欣悅診所網站連結
- Oct 01 Tue 2013 08:01
欣悅診所 地圖
- Oct 01 Mon 2012 09:04
欣悅診所醫師簡介
- Jan 21 Tue 2014 17:22
睡眠醫學/視叉上核 掌控人體睡眠總開關
【聯合報╱本報記者詹建富】
|
不少學子都曾經為了應付明天的考試,拚命熬夜苦讀,但眼皮卻越來越重,難怪古人曾採用「懸樑刺股」方式,趕走瞌睡蟲。究竟睡眠的機制為何?未來有可能發明一種藥丸,吃了就不用睡覺嗎?
台灣睡眠醫學會理事長林嘉謨指出,任何生物都有其自然的生理周期,從大象到細菌都有從出生到凋亡的周期,而人類的生老病死、育齡女性每隔28天有月經來潮,都屬於生理周期。
此外,隨著地球自轉而產生白晝與黑夜,絕大多數的生物體為了適應此一自然外在環境變化,而有所謂的「晝夜節律」,例如公雞在黎明時刻會啼叫,豆科植物的葉子在白天會張開、晚上則閉合,以及人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都是「生物時鐘」的表現。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李信謙說,人類的大部分器官和組織都可以發現被生物時鐘調節的生理現象,其「總開關」就位於兩個大腦半球之間的視叉上核(SCN),也就是當視網膜上的節細胞(ganglion cell)感受到光照的明暗、強弱,就會把訊息傳遞到視叉上核。
動物實驗發現,視叉上核的神經細胞具有24小時周期變化的放電頻率,一方面指揮腦中的松果體在適當的時間分泌褪黑激素,另一方面也透過神經傳導物質及內分泌來指揮周邊器官和組織的生物時鐘,包括心臟、肝臟和腎臟及血管,使得體內的生理周期與外界環境,可以同步調整。
聖馬爾定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葉世彬表示,根據研究,入夜後,腦中所分泌的褪黑激素就會開始升高,大約在凌晨零點到2點左右分泌最旺盛,而在褪黑激素的刺激下,人就會產生睡意,但還要加上身體的疲累感,也就是提供器官和組織運作能量來源的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經過一天的氧化及磷酸化之後,它的代謝物就會累積在前腦,進而抑制清醒中樞,讓人昏昏沈沈,在上床後就會很快進入夢鄉。
林嘉謨說,當人進入睡眠狀態後,腦並沒有停止工作。科學家透過腦波儀、眼電圖及肌電圖等儀器的監測發現,睡眠時會出現不同頻率的腦波;在淺睡期或打盹時,以α波(8~13赫茲)為主,深睡期呈現θ波(4~8赫茲),熟睡期則是δ波(1~3赫茲),但在快速動眼期則呈現β波(高於13赫茲)。
值得注意的是,當人在睡眠進入快速動眼時期,因眼外肌的陣發性抽動,導致眼球在眼皮下快速轉動,此時大腦神經元的活動與清醒時腦波狀態相同,也會出現富生動、戲劇性的夢境,如果是男性則伴隨陰莖勃起的狀態,這時也是睡眠階段中最淺的,如果剛好在這時候醒來,都能想起夢境內容。
李信謙指出,每天6~8小時的睡眠中,從第一次進入淺睡期、深睡期、熟睡期到快速動眼時期,是一個完整的睡眠周期,約是90~120分鐘,但接下來的睡眠周期也許就不完整,通常整夜睡眠中,會出現3~4個睡眠周期。
尤其是在熟睡期,李信謙說,此時人體肌肉完全放鬆,心跳與呼吸變緩,身體組織便趁此時進行休養與修復,如果有良好的睡眠,最起碼可讓身體達到「恢復精神、重獲體力」的作用。這也是人體為什麼需要睡眠的最重要因素,不可能靠食物或藥丸來替代睡眠。
兒童生長激素 熟睡期才分泌
|
有人說,如果每天睡眠8小時,當活到75歲時,等於有25年是躺在床上,真是虛度光陰,發明家愛迪生甚至認為,睡眠是不必要的活動。然而,許多研究指出,睡眠與生理功能、認知能力與記憶關係深遠,甚至兒童要長高所需的生長激素,也是在熟睡期才會分泌。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醫學中心主任李信謙表示,我們每天生活所需的種種「認知能力」,舉凡對新事物的學習、推理與記憶,都需要透過睡眠來調節。
特別是在睡眠中的「快速動眼期」,這時的大腦會自動重複白天所收集的資訊,刪除不必要的訊息,加深某些記憶,特別是對程序性與空間性的資訊,會進入像電腦「存檔」的動作;萬一睡眠時間長期被剝奪,就會影響學習能力。
恩主公醫院兒科主治醫師兼加護病房主任許登欽也說,嬰兒有一半時間是在睡覺,當他們入睡時,大腦皮質會持續接受環境給予的刺激,融合感覺並學習,曾有學者研究研究數十位嬰兒睡眠狀態,並比較他們長大後的身心發展,證實嬰兒的睡眠品質好壞,會影響日後的神經發育與智能發展。
研究發現,睡眠狀態規律的寶寶,日後發展得都很正常,但睡眠周期非常不規律的寶寶,心智發展會變得遲緩,有些出現過動症;有的因腦部受損合併睡眠周期不規則的孩子,甚至發生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
值得一提的,良好的睡眠品質能加強釋放生長激素。許登欽表示,夜間10點至凌晨2點,是分泌生長激素最旺盛的高峰期,而且是在熟睡期才會穩定從腦部釋放。生長激素能促進骨骼、肌肉、結締組織和內臟的生長發育。
因此,嬰幼兒若能有較穩定的睡眠品質可促進生長、提升免疫力,生長激素分泌過少,會造成身材矮小,俗話所謂「一暝大一吋」,並非無的放矢!
欣悅診所 神經科/身心科
蔡咏良醫師 蔡青芳醫師
心悅專線06-2616266
www.amenity.tw
- Oct 02 Wed 2013 19:10
9成過動童可痊癒 治療率卻不到2成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
根據統計,全球每100名兒童就有12位小朋友罹患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ADHD),然而很多父母親和兒童都得走過一段很長的冤枉路後,才能找到適當的治療方式。身心科醫師提醒,目前針對ADHD已有很好的治療藥物,礙於民眾對於ADHD仍有許多迷思,導致台灣ADHD治療率不到20%,相當可惜!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身心科主任陳錦宏表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兒童青少年常見的問題,在台灣約有7.5%的兒童有此病症。典型症狀為持續的過度不專心或有過動、衝動表現。未治療的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兒童容易影響其學業表現、社會功能及生活品質,將來也容易合併其他問題,像是出現反社會人格、躁鬱症等。
不僅如此,有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兒童的家庭容易產生家人衝突及家庭壓力。父母常因處理這些兒童產生的問題而減少自己工作、社交或休息的時間,甚至因此影響父母自己的身心健康及婚姻狀態。美國一年因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損失高達近40億美金,其中就有包括父母的工作損失。
然而,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是一治療效果良好的疾病。臨床上利用藥物治療此症已有50年,且近9成兒童的注意力和控制力都可因此有所改善。遺憾的是,在台灣只有約2成ADHD小孩有接受診斷與治療。
陳錦宏分析,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的兒童常被誤解是不認真、不專心,或者是調皮所以過動。其實,越來越多研究顯示,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是腦神經認知功能缺損,導致患者出現不專心或好動的行為。而此缺損可以用藥物協助,改善調整腦部神經傳導物質。此外,另一個常見的原因是父母對治療藥物不瞭解,而不敢治療。
因此,了解ADHD、及早發現、接受謹慎評估及正規治療,是ADHD兒童父母及教育界應面對的課題。陳錦宏提醒,臨床上發現,很多父母常是過了青春期前的黃金治療期,才帶ADHD孩子就醫治療,不僅療程變長、孩子也容易造成二度傷害。
返回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 Dec 01 Sat 2012 21:33
睡太少!醫:胃口大開想瘦很難-----------欣悅診所新聞剪輯
據統計台灣17歲以上民眾,約500萬人有睡眠障礙。根據《加拿大醫學期刊》研究顯示,若成人每天睡眠時間不足4小時,恐導致免疫系統失調,釀癌症發生。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也指出,睡眠不足也會大大刺激食慾,使你胃口大開,進而破壞你的減重計劃,想瘦很難!
長期研究肥胖醫學的肝膽腸胃科醫師蕭敦仁表示,血糖濃度高時,身體會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以提高代謝。但是,當胰島素發揮作用,降低血糖以後,身體又會立刻感覺飢餓,想吃更多的東西。他進一步說:「如同一種惡性循環,讓睡眠不足的人,胃口特別好!」
據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睡眠研究指出,長期積累睡眠不足,體內調控飢餓感的兩種主要荷爾蒙─瘦素(leptin)與可體松(cortisol)─分泌量有顯著變化。觀察研究中的受試者,因為缺乏睡眠,讓他們胃口大開,儘管根本不需要攝取額外的熱量,但大腦還是感覺好像流失了好幾千卡。
研究認為,「睡眠不足是通往肥胖的忠誠之途!」預期許多因為習慣晚睡、睡得少、目前還沒有過胖危機的年輕人,其實早已先埋下日後肥胖的種子。另外,由於睡得少,體內的腎上腺素分泌較多,血糖跟著上升,也是釀成肥胖風險的因素之一。
除了芝加哥大學的睡眠研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同樣有相關的發現。研究指出,每晚睡不到4小時的人,肥胖機率比睡7-9小時的人高出73%。平均睡5小時的人,肥胖危險則增加了50%。睡6小時的人,則增加23%。而且若一天只睡5個半小時,身體代謝就會下降8%,1年下來,就可能會胖上5.7公斤。
- Dec 01 Sat 2012 21:22
三高忽略監控 即使服藥也恐中風上身----------欣悅診所新聞剪輯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臺中慈濟醫院醫療團隊發現,三高病患總以為「有吃藥有保庇」,固定按時吃藥就沒事,卻忽略監控血壓、血糖,以致氣溫忽冷忽熱,就常導致中風的症狀發生;醫師強烈建議,高血壓病患早上起床吃藥前務必量血壓,同時早晚需注意保暖,才能避免中風找上門。
臺中慈濟醫院神經外科江俊廷醫師指出,由於最近氣溫變化大,溫度忽高忽低,正是造成中風高峰期提早報到,比起以往十二月才感覺到陸續有中風病人就醫,今年十一月開始,加護病房就入住多位中風病患,而且年齡都只有五、六十歲。
另一個造成中風的重要原因則是忽略監控血壓指數!一位才五十歲出頭的高血壓病人,前一次中風後,都在住家附近追蹤,長期服藥,偶爾量血壓,收縮壓高達一百七十多、舒張壓將近一百,比起國民健康局收縮壓一百三十五、舒張壓八十五的標準相距甚遠;這位病患最近二度中風住院,雖然努力復健,但效果不如預期。
江俊廷醫師提醒,高血壓病患不是有吃藥就代表有控制,很多病患固定按時服藥,卻未固定監控血壓,即使量出來的血壓值異常也不在乎,根本是抱著「有吃藥有保庇」的心態,極可能造成嚴重後果;因為藥物必須適合每個人當下的狀況與體質,才能有效控制血壓,透過天天量血壓監控數值變化,才能確保服藥效果。
對此,神經內科涂敏謙醫師也表示,氣溫劇變,血壓容易偏高,做好保暖十分重要,而臺灣每年新增腦中風患者都超過三萬人,一旦發生腦中風,如未能即時接受有效治療,可能會造成中度到重度的肢體障礙,甚至長期臥床等後遺症,所以,秋冬寒流來襲應注重保暖,可別因為一時的疏忽弄壞自己的身體。
返回 三高
- Dec 01 Sat 2012 21:10
500萬人睡不好 睡不足4小時恐罹癌---------欣悅診所新聞剪輯
睡不好,作息不正常恐讓罹患癌症的風險提高?《加拿大醫學期刊》研究顯示,若成人每天睡眠時間不足4小時,將導致免疫系統失調,若長期睡不好,除了讓人容易疲累、抵抗力低,更有可能導致癌症的發生。而長庚醫院調查也指出,17歲以上國人約500萬有睡眠障礙,醫師建議成人每日至少睡足6小時。
▲ 據長庚醫院調查統計,全台17歲以上的民眾,約500萬人有睡眠障礙。
亞洲睡眠學術會議昨30日在台北展開為期3天議程,大會主席、長庚醫院睡眠中心主任陳濘宏教授指出,院內日前針對1萬2千名17歲以上民眾進行電訪,結果發現35%受訪者有睡眠障礙的症狀,以比例推估全台有500多萬人同受睡眠障礙困擾。
陳濘宏教授表示,據《加拿大醫學期刊》研究,成年人若每天睡眠時間少於4個小時,易影響免疫系統對抗發炎、毒素能力,嚴重恐致癌。雖該研究沒明指是易罹患何種癌症,但長期睡眠不足,確可能降低人體免疫力,讓人易疲累與生病。
新光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林嘉謨指民眾若一周內有3天以上有難以入睡、無法熟睡或常提早醒來等睡眠障礙,持續1個月都無改善,可能是有睡眠障礙應就醫。建議一般成年人每天最好有6-7個小時睡眠。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營養師黃允臻表示,很多人不知道睡不好除了壓力,跟缺乏鈣質也有關係,建議睡前1杯250cc的溫牛奶,不僅可以補鈣,更能幫助情緒穩定,神經放鬆,改善睡眠品質。
返回 好眠自我訓練
- Nov 23 Fri 2012 10:04
行為改變技術2----正增強作用-----欣悅診所
正增強作用
獎賞是教育上的金科玉律,守規矩的學生會得到獎勵,所以更樂於守規矩。例如: 小女兒跟媽媽到超市買東西,表現順從與合作,媽媽說:「你很乖,去買乖乖吃」,以此經驗,類推到下回再到超市或上街購物的同樣表現。
正增強作用對於發展遲緩的人也有效。有一植物人,躺在床上十八年未曾學會任何動作,實驗以甜牛奶注入口中,仍可訓練舉右手垂直。另一較強壯的植物人,以口香糖為增強物,訓練吞食藥丸。都是成功的例子。
正增強目標是促使不良行為發生的頻率在有計劃的增強物配合下,逐漸減少,而良好的行為能逐漸形成。通常會使用個案所喜好的增強物來加強其某以一受歡迎的行為發生,如:食物、玩具、讚美、獎狀等等。此方法適用各年齡層,尤其以年紀較小的兒童及智能發展不佳者最具功效。
返回行為改變技術
- Nov 23 Fri 2012 09:40
行為改變技術1----逐步漸進法-----欣悅診所
行為的塑造與串連(逐步漸進法)
行為是逐步養成的,如同雕塑家在捏泥巴,經過許多步驟,複雜的過程,才能完成一件作品。又如造句,由若干單字、造詞,連接而成句子。其他如體操、彈琴、電器操作手冊、學騎腳踏車、運動選手以播放影片慢動作而學技能,都是由若干分解動作串連而成,先學會簡單基本動作,進而學會複雜行為。
所謂「工作分析」,就是把抽象複雜的教材,逐層分析成為簡單易懂的基本元素;即使是一個洗手動作,也能分解成十七個步驟。「馴夫記」中能使大男人主義者下廚房煮飯的過程,就是行為塑造的巧妙運用。然而,行為塑造若使用不當,也會因誤用而產生反效果,如小偷屢次得逞,便由大偷而成大盜;又如小孩好哭,逐步養成以哭為威脅的手段。
目標是以逐步增強、漸進目標的方式,塑造應有的良好行為。首先需將個案的起點行為與目標行為之間,分成若干小階段,依照各小階段之順序逐一進行,且決定各小階段的強化標準。可兼用增強作用與消弱作用。注意須上一個階段訓練完成後,才可進入下一個階段。理論上,任何良好的行為養成,均可使用此方法。
返回行為改變技術
- Nov 17 Sat 2012 17:42
研究生罹強迫症 每晚洗澡5小時 ----------欣悅診所新聞剪輯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台南市一名女研究生罹患強迫症,每天洗澡要洗5小時以上,不僅影響生活,嚴重的潔癖也影響人際關係,就醫時向醫師表示,她最大的心願是「有天能跟同學一起用手抓爆米花吃」。
這名年輕女性從小就愛乾淨,上大學後情況愈來愈嚴重,每天晚上洗澡要花5小時,早上出門也要洗一、兩小時,她向醫師抱怨「我也不想一直洗,根本沒時間做想做的事,但就是控制不了」。
由於她極力克制,不在一般人面前表現異狀,只有少數要好的同學知道她的問題,在學校時,每節下課都要去洗手,放學時同學都一起離開,但她一定要留下洗手半小時才能回家。
朋友一起出遊時,她必須先考慮「附近有沒有地方洗手」,例如逛老街等,如果沒有廁所,她就找藉口不參加;而同學常在一起看電影、吃爆米花,大家共享其樂無窮,她也很想融入,但只要想到爆米花裡有大家手上的細菌,就嚇得不敢吃。
在家中也很困擾,她的房間不能讓人碰,有次親戚到家裡翻看她的衣櫃,事後知道,她把所有衣服都洗一次、重新打掃房間,忙了整夜;不斷清洗,讓她的皮膚發皺、嘴唇也脫皮。
心理治療師指出,這名患者自我要求高,雖然強迫症困擾生活,仍努力念書,目前已在研究所,在家人陪同下就醫,經過半年藥物與心理輔導,目前情況已好轉,晚上洗澡時間已減少到1個多小時,現在也敢用塑膠袋套著手拿爆米花吃。
台南市立醫院心理師林木芬表示,患有潔癖強迫症的患者,常出自於也有潔癖的家庭,例如媽媽很愛乾淨等,但如果愛乾淨影響到正常生活,應儘早就醫。
這名患者的媽媽也很愛乾淨,「家裡地上一根頭髮都沒有」,但看到女兒受苦,很不忍心,不敢再要求女兒「要愛乾淨」,希望女兒能快樂自由做想做的事,「不乾淨沒關係」。
全文網址: 研究生罹強迫症 每晚洗澡5小時 - 心理困擾多 - 健康話題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21374#ixzz2CTIQ4T97
返回 強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