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黃秀美】 你常常因過度勞累、壓力過大、睡不好覺,而頭痛到臉色發白、連頭都抬不起來,甚至正常上班,都有困難,所以只好狂吞止痛藥硬撐嗎? 台灣頭痛醫學會秘書長暨台北榮總神經內科醫師陳韋達表示,「台灣絕大部分上班族,會誤以為『頭痛不是病,只是種症狀,吃吃止痛藥,就可以了!』因此,常是拖到頭痛次數增加、痛到吃一大把止痛藥,都無法有效止痛,或是因為擔心腦裡長了『東西』,才會想到就醫治療。」
偏頭痛: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失衡
事實上,絕大多數的偏頭痛,即使是作了詳盡的神經學、腦波、顱內及頸部超音波、電腦斷層、磁振造影等檢查,也往往查不出有任何腦部病變。 為什麼會這樣呢?陳韋達表示,「偏頭痛,其實是一種體質性的頭痛,五成以上患者,有偏頭痛家族史,追溯起來,有些人甚至在孩提時,像是男孩8、9 歲,女孩有月經後,就開始犯頭痛或頭暈。而偏頭痛的致病原因,跟憂鬱症一樣,主要是與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失衡有關,使得大腦對外界的刺激,異常敏感。」
當有感冒、焦慮、高壓、過勞、失眠,或遇到重大事件時,就容易爆發頭痛欲裂的症狀,而且常會持續好幾個小時,甚至好幾天,也常伴隨有怕光、怕吵、噁心、嘔吐的症狀,對上班族的生活品質干擾自然不小。 在就醫前,大部分上班族,都是靠吃止痛藥及喝咖啡來減緩疼痛,但過度使用止痛藥及咖啡因過量,跟肥胖、失眠、憂鬱一樣,都是導致偏頭痛慢性化的高危險因子,會使得偏頭痛的天數,從每個月痛2、3 次,增加到每天頭都有點漲漲的不舒服,而且有7、8 天以上痛得比較厲害,或必須吃藥止痛。
尚無「解藥」多運動有療效
陳韋達表示,「若連續3 個月,每個月使用止痛藥超過15 天,就有可能引發藥物過度使用頭痛,逐漸發現頭痛次數增加,吃止痛藥的成效會愈來愈差、愈吃愈重,最後演變成天天吃藥、天天頭痛的惡性循環,有些人也會因吞太多止痛藥,併發胃潰瘍。」這類族群,在蠟燭兩頭燒的30、40 歲青壯年居多。 既然吃止痛藥、喝咖啡,不是控制偏頭痛的良方,那麼偏頭痛患者,該怎麼辦呢?
首先,當然是要正確就醫,目前頭痛門診很普遍,可提供頭痛日記,以及偏頭痛的預防性治療。 寫頭痛日記的目的,是為更了解偏頭痛發作的次數、程度、誘發原因及治療的成效。 至於預防性藥物,則是利用神經穩定劑,減少腦部異常敏感,以降低偏頭痛的發生頻率及程度,約有兩成的患者,經過治療後,可以不再受偏頭痛之苦,有六、七成患者,可將偏頭疼的發作頻率降低一半以上,藥物有健保給付。 陳韋達也建議,「我很鼓勵偏頭痛的患者,多運動、多喝水,運動可使腦內的神經傳導物質與調節疼痛的系統運作正常,體力跟抗壓性變好,可降低偏頭痛的發作頻率,建議每周至少3 次,每次至少持續15 分鐘,慢跑、騎腳踏車、有氧運動、瑜珈,都很不錯。」
留言列表